湖州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2025年)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代码334)(以下简称《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对新闻传播领域中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传播学
(一)网络媒介的演化
1.连接的进化及其驱动的网络媒介升级
2.传播渠道的变迁及其引发的模式变革
3.网络时代媒介观的多元化与媒介的新体现
(二)网络重构的传播
1.可供性视角下网络推动的传播变化
2.网络驱动的传播形态与要素变革
(三)网络传播形式的流变
1.网站传播:大众传播的延续
2.论坛:古老、封闭的社会化媒体
3.博客:个体为中心的社会化舞台
4.维基:协作式知识生产系统
5.SNS:小世界的映射
6.微博:大众传播的社交化
7.App:移动时代的新门户
8.微信:三个层级传播的贯通
9.视频社交平台:现实世界与影像世界的互动
10.生活分享类社交平台:消费的媒介化与社会化
(四)网络传播的多重策略
1.社交化策略
2.移动化策略
3.视频化策略
4.融合化策略
5.数据化与可视化报道策略
(五)智能时代与智能传播走向
1.机器作为传播主体:智能传播的核心特征
2.智媒:智能传播引发的行业性变革
3.智媒化生存:智能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六)网络传播与网络空间中的人
1.数字化与数据化的人
2.节点化的人
3.媒介化的人
4.赛博格化的人
(七)网络传播建构的关系
1.人与媒介及内容的关系深化
2.网络推动下人与人的关系运动
3.人与机器新关系带来的挑战
(八)网络时代的传媒生态
1.媒介融合:传媒生态变革的多层面表现
2.破壁、开放与漂移:网络时代新闻业的特征
3.冲突、沟通、对话:网络时代的公共传播系统
4.网络公共传播中的典型现象
5.无边界时代传媒业专业性的重塑
(九)网络重塑的文化
1.网络文化概述
2.网络中的亚文化人群
3.网络孕育的典型文化
(十)网络时代新的社会特征
1.网络社会与互联网社会
2.平台社会
3.算法社会
4.元宇宙构想与虚实相融的社会
第二部分新闻学
(一)新闻采访
1.新闻采写的作用、挑战、新闻观、方法
2.新闻采写的特征与原则
3.新闻采写的主体
4.新闻采写的客体
5.新闻采写的成果
6.新闻发现
7.新闻选题与采访策划
8.采访的类型
9.采访的准备
10.采访的实施
(二)新闻写作
1.消息写作
2.通讯写作
3.特写写作
4.其他报道样式的写作
5.广播新闻写作
6.电视新闻写作
7.网络新闻写作
8.融合报道
(三)新闻编辑
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
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
4.编辑策划
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
6.新闻稿件的修改
7.制作新闻标题
8.新闻稿的配置
9.版面和图片编辑
10.专刊与副刊编辑
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
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
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
(四)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和表达特征
2.新闻评论中的观点
3.新闻评论中的论据
4.新闻评论中的叙事
5.新闻评论中的论证
6.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
7.新闻评论的选题
8.新闻评论的标题
9.新闻评论的语言
10.社论、述评与评论性按语
11.新闻评论的伦理
(五)媒介伦理与法规
1.媒介伦理知识
2.媒介法规与政策
四、考试题型与分值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应用及写作题(以上题型不一定同时出现)。
分数比例:名词解释、简答题约40分;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约占60分;应用题及写作约占50分。本科目满分150分。
五、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时间3小时。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彭兰:《网络传播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23
2.《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拓展参考:
1.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2.蔡雯、许向东、方洁:《新闻编辑学》(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3.王军:《传媒法规与伦理》(第2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9
4.新闻传播专业学术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