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校友天地  校友风采

校友文苑-方丁晴:走出去是能力,走回来是选择

发布时间:2023-10-11 作者: 点击量:80

   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人们都在洞穴中,把看到的影子当作真实的东西且都没有察觉异样,处于一种蒙昧无知的状态。第二阶段,有人挣脱束缚,扭头转向,看到了雕像和火光。真正的自由在第三阶段,他走出洞穴来到外面的世界,看到了事物本身,看到了真理与善。

   探寻真理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付出努力,也都伴随着痛苦和发现的欣喜。刚刚挣脱束缚的人,生平第一次看到炫目的火光,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适应。走出洞外后见到太阳,他再次眼花缭乱,经过一番努力和思索后,才得以看到阳光下真实的事物,看到真理。

   每一步都面临着难题与选择,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之后,有的人不愿再回到洞穴,有的人在往返之间挣扎。在返回途中,人需要再一次适应。很多人宁愿返回洞穴,因为那是自己适应的环境。

   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出去,都能克服火光的刺痛走到外面的世界,这需要拥有卓越的能力。柏拉图在《理想国》的结尾说:“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的和神的爱,无论是今世活在这里还是在我们死后得到报酬的时候。我们也才可以诸事顺遂,无论今世在这里还是将来在我们刚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很多电影借鉴了“洞穴理论”。比如《楚门的世界》,很多人在楚门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大多数人不是楚门,他们没有楚门挑战未知、挣脱束缚的勇气。生活里充满了未知,但真正的勇士不会低头。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做真正的自己,做那个走出洞穴的人。

   我们看到的很多只是事物的表象,但我们不应该安于表象,而应该走出去,在更广阔的世界中探寻事物的本质,注重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实践能力及探究能力。

   在芸芸众生中,也有人有着异于常人的能力和眼光。最初他们只是在洞穴中自由行走,还未走出洞穴,还未看到万物本源。但经历了苦苦求索,他们的视野得到了新的提升,他们朝真理走近了一步,于是选择为公众谋幸福,追寻最高目标“善”。比如孔子,他历经各种磨难,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索,拥有极高的智慧。他选择积极入世,开设学堂教育学子,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地为百姓谋福利。

   走出去是种能力,走回来是种选择,愿我们都能走出洞穴,然后帮助更多的人走出洞穴。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