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历史悠久,由中文系、历史系、新闻传播系组成,其中中文系、历史系承自1958年湖州师专时的文史科。1999年,湖州师范学院成立,中文系开始独立招收本科生,并组建新闻传播系。2002年,人文学院成立,下设中文系、历史系和新闻传播系。2008年12月,历史系划归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改名文学院,下设中文系和新闻传播系。2020年11月,历史系回归,学院再次更名人文学院至今。学院秉承“人文化成、通达求新”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学科建设基础雄厚、成绩优异。学院现有国家级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1个,湖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基地2个(江南城镇文化研究基地、民国人物与社会研究基地)。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浙江省一流专业,有湖州市一流学科(中国史、新闻学)2个,湖州市委宣传部“校部共建”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1个。近5年,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省社科规划等省部级课题26项,在权威、一级期刊(出版社)发表(出版)论文(专著)30多篇(部),荣获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10余项。2014年起开设的“文心”讲坛,至今已邀请一百余位国内高校知名学者来院讲学。

学院教师队伍素质优良、爱岗敬业。学院现有教职工82人,专任教师(含双肩挑)72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5人,博士69人;入选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人才第一层次、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才、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才、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省级人才称号10余人次,入选湖州市“1112人才工程”、南太湖特支计划、南太湖优秀文化人才、市高端文化人才、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市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等市级人才称号20余人次。中国古代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师范)、历史学(师范)、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4个本科专业,有新闻与传播(校级重点学科)、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教学(历史)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目前在校本科生1723人,研究生51人。近5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考编率超过75%,毕业生有多人考取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悉尼大学、香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

学院学生活动精彩纷呈、成果丰硕。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素质养成,坚持文化育人,依托社团、社会实践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学院拥有远方诗社、启明剧社、太湖文学社、湖师戏社、记者协会等众多精品社团,社团活动活跃;2000年创办的《文心》、《西吴史学》杂志,现为学校品牌文化刊物,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品牌平台;学院大力发展原创文化,湖师戏社自编自演《庵堂相会·过桥》获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戏剧类一等奖、《何文秀·桑园访妻》获省大学生艺术节戏曲类二等奖,原创话剧《君子胡瑗》《青青余村》等多次对外公演巡演,社会反响热烈。

学院党建与思政工作保障有力、成效显著。学院党建工作连续多年在学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年度考核中名列前茅,学院党委获评学校首批党建工作标杆学院培育创建单位,党委“红色典藏——传承革命精神,促进专业成才”项目获评首批浙江省高校党建特色品牌,师生党员连续五年获校微党课大赛一、二等奖;荣获浙江省“千名好支书”、省“优秀共产党员”、省高校第二届“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等省级荣誉多人次。学院打造“一支部一特色”,中文系学生党支部获评湖州市“双创双全”示范支部、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先后获评全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并获批学校首批“文明学院”。

(数据更新至202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