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人文学院第四届“未来教师”微型课大赛 实施方案

发布者:人文学院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1-17浏览次数:10

为进一步加强人文学院师范教育特色,完善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师范生专业技能,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师范生的专业核心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也为推动本科教学质量月工作,经研究决定,举办人文学院第四届“未来教师”微型课教学大赛,特制订本方案。

一、赛事组织

人文学院“微型课教学”大赛由人文学院主办,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具体实施,为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特成立“微型课教学”大赛工作小组。

  长: 

副 组 长:范剑萍、杜瑞华、史峻川

  员:周北南、刘淑君、张兢兢、王亚晶、王正中、李建清、王国珍、王刚、张银龙、黄建、方兴、程宇航

 二、参赛对象

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和历史学师范专业大三学生全员参赛。非师范专业的学生自愿报名,报名以班级为单位,汇总后11.14日前交教学办棋荣老师,按报名人数20%择优参加复赛。

 三、比赛内容

(一)教材指定

   本次“微型课教学”大赛所用教材,为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初中历史教材,参赛学生在指定教材范围内确定试讲内容。

(二)赛事安排

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

 1.初赛——班级“微型课教学”推荐赛

按照“参赛对象”的要求,班主任组织班级学生全员参与,完成初赛选手遴选,具体依据《“微型课教学”评分标准》推荐优秀选手参赛。各师范专业班推优率20%进入复赛,非师范专业班级按报名人数的20%进入复赛。各班进复赛名单在11.27日前交给教学办姚棋荣老师。

    2.复赛——“微型课教学”预选赛

   班级推荐的选手参加学院组织的复赛,复赛环节时间设定为15分钟。参赛选手现场抽选题目(在指定的教材范围内),进行1小时备课,然后10分钟的微型课教学,评委提问与选手答辩时间为5分钟。评委依据“评分标准”对参赛选手进行考核打分(每位选手的比赛成绩为大赛所有评委的平均分)。每组复赛选优率为20%,进入决赛。

    3.决赛——“微型课教学”观摩赛

学院复赛各组选出的优胜选手,将参加最后的决赛,决赛环节时间设定为15分钟。参赛课题提前抽取。评委依据“评分标准”对参赛选手进行考核打分,并现场公布比赛成绩(每位选手的比赛成绩为大赛所有评委的平均分)。

    4.评课——现场点评与评课比赛

大四实习归来的学生参与决赛摩课和评课。组成10-12人学长点评团,现场点评;大四同学赛后递交书面评课稿,作为研习成绩之一。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对评课稿进行评比。

四、日程安排

时间

阶段

工作内容

11.01--11.26

初赛

各班自行组织初赛,按比例推荐优秀选手

12.10

复赛

抽签分组,现场比赛

12.17

决赛

现场决赛、大四学生组成点评团,公布结果

五、评奖

大赛设奖:参加决赛同学都获奖,其中一等奖占比30%,二等奖40%,三等奖30%;颁发获奖证书。

 

附件:“微型课教学”大赛评分标准

  

“微型课教学”大赛评分标准

 

项目

  

   

等级

得分

A

B

C

D

模拟

上课

70

教学目标

目标设置明确,要求具体,符合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

10

8

6

5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讲解明白,教学难点处理恰当,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强调讲练结合,知识传授正确

10

8

6

5

 

教学方法

按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处理教学内容以及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较好落实三维目标;突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现多元化学习方法;实现有效师生互动

15

12

10

8

 

教学过程

教学整体安排合理,环节紧凑,层次清晰;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特色突出;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演示规范

15

12

10

8

 

教学素质

教态自然亲切、仪表举止得体,注重目光交流,教学语言规范准确、生动简洁

10

8

6

5

 

教学效果

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5

4

3

2

 

教学创新

教学过程富有创意;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突出的特色

5

4

3

2

 

板书

设计

30

内容匹配

反映教学设计意图,突显重点、难点,能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10

8

6

5

 

构图

构思巧妙,富有创意,构图自然,形象直观,教学辅助作用显著

10

8

6

5

 

书写

书写快速流畅,字形大小适度,清楚整洁,美观大方,不写错别字

10

8

6

5

 

简评

 

总分

 

评委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