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楠,人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中共预备党员。曾任启明剧社社长、党群服务中心宣传部副部长,现任院社团管理中心负责人。自入学起,她便在内心刻下了未来的模样:成为有爱、有梦、有才的阳光青年。这份对自我的期许,始终贯穿于她的成长轨迹——以文化为火炬、以讲台为阵地,做教育路上的追光者。

寸积铢累,以学筑基
作为师范生,她深知扎实的专业功底是未来站上讲台的底气。从《诗经》的草木芬芳到鲁迅的冷峻哲思,从文学理论的抽丝剥茧到教学设计的精雕细琢,她始终全力以赴,为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学语文教师筑牢根基。近三年的努力,让她初绽佳绩:两次校级一等奖学金、一次陆增镛卓越综合奖学金,获评优秀学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个人等多项校级荣誉。她始终坚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知行相契,以赛砺能
师范技能与知识积累离不开实践的磨砺。为使自身技能精进,她把学科竞赛作为“破茧成蝶”的舞台。大一下学期,初登竞赛舞台的她从经典诵读校赛突围至省初赛,却因经验不足止步于三等奖。大二下学期,在施伟伟、杜瑞华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在一个多月内同时准备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经典诵读和诗词讲解两项省级A类学科竞赛。从学院选拔、校赛复赛到省赛现场,她分秒必争:白天研磨诗词格律,夜晚推敲朗诵技巧。这份昼夜不辍的耕耘终获回响,经典诵读与诗词讲解竞赛分获省一、二等奖。

2024年6月,在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语文微课大赛中,她数十次打磨修改微课作品,最终凭借细腻的文本解读和创新的课堂设计,斩获大学组国家级特等奖。这些荣誉既是对她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她践行“教好书、育好人”初心的有力印证。
声传赤忱,以诵明志
语言有温度,文字知春秋。朗诵于黄俊楠而言,是有温度的表达,更是内心信念的传递。在建党103周年的朗诵会上,她以《青春中国》深情回望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的峥嵘岁月;金秋九月,她与退休教师同台演绎《秋天里的中国》,用激昂的语调回应时代的召唤;国庆升旗仪式上,她以饱含热忱的朗诵向五星红旗献上崇高礼赞;国家公祭日,她在《和平宣言》中融入鲁迅的殷切期许,以青春之声诠释“铭记历史、勇担使命”的铮铮誓言。每一次朗诵,都是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匠心传薪,以文化人
担任校级五星级社团启明剧社负责人期间,她将目光投向湖州本土文化的传承。在任贵菊老师指导下,她带领团队耗时半年打磨升级原创话剧《君子胡瑗》,让台词剧情更贴合当代价值观。启明剧社与湖州市新闻中心合作拍摄的纪录片《瑗来是湖州》,在湖州市电视台文化娱乐频道、浙江之江纪录频道和哔哩哔哩平台播出,让更多人关注到了北宋教育家胡瑗“明体达用”和“分斋教学”的教育思想。同年12月,她带领团队配合央视拍摄的《胡瑗》话剧片段在CCTV9频道播出,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知名度与湖州文化影响力。
留任人文学院社团管理中心主席后,她持续统筹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始终致力于弘扬胡瑗的君子之风,推广湖学的原创文化。
回望与展望:且以青春赴山海
从课堂到赛场,从舞台到幕后,她始终相信:汉语言师范的魅力,在于将“为天地立心”的宏大理想,化作“三尺讲台育桃李”的切实追求。那些在图书馆度过的晨昏、在排练室挥洒的汗水、在竞赛场熬过的深夜,早已沉淀为“胸有丘壑,眼存山河”的底气。未来,她将继续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尺,在成为卓越语文教师的征途上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