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硕果飘香。9月19日下午,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在东校区双创中心七楼报告厅举行“湖师人文创意写作中心”成立仪式。著名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孙甘露出席活动。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楼建林,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朱小芳,湖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孙明霞,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黄平,同济大学文艺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桑,以及湖州市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协会代表、学院师生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仪式结束后,举办“胡瑗大讲堂”专题讲座。

仪式庄重:共建平台 凝聚文心
揭牌仪式由人文学院院长潘明福主持。楼建林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湖师人文创意写作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仪式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回顾了人文学院在写作教学上的深厚积淀,特别是以“百篇文”训练为代表的传统,为学院培养了一批批文学新人。他指出,创意写作中心的成立,不仅是学院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教学改革、丰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围绕中心的未来发展,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持正确导向,创作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二是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教学—创作—实践’联动的培养路径;三是繁荣校园文化,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为湖州发展贡献湖师力量。

孙明霞在致辞中分享了自己大学时期坚持写作、累计完成百篇作品的写作经历。她鼓励湖师学子以饱满的热情和执着的精神投身文学实践,在文字中磨练意志、滋养心灵。她表示,市文联将以全力支持写作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推动各文艺家协会与中心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为湖州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会上还宣读了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和湖州市作家协会的贺信,对中心的成立表达了热烈祝贺和殷切期望。
在热烈掌声中,孙甘露、楼建林、朱小芳、孙明霞共同为“湖师人文创意写作中心”揭牌,标志着这一平台正式启航。

为推动中心长远发展,复旦大学王宏图、华东师范大学黄平、同济大学胡桑受聘为中心顾问。唐矛宁为顾问颁发聘书。顾问代表王宏图教授致辞,他高度评价中心成立的意义,并寄语青年学子勇于创作、敢于创新。

湖师人文创意写作中心主任郭公民博士在发言中表示,中心将秉持“文学为本,创意为翼”的宗旨,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努力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学创作与研究平台。
学术讲堂:文学对话 青年与时代共振
揭牌仪式后,“胡瑗大讲堂”以“千里江山望无垠:青年文学与创意写作”为主题举行。孙甘露携手评论家黄平、诗人胡桑展开对话,与现场师生分享创作理念和写作经验。讲座由朱小芳主持。
孙甘露从《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谈起,强调优秀小说往往源于作家对历史材料的深入研究和细节把握。他提出“以身体来写作”,倡导一种非AI化的写作姿态,认为“纯然的虚构已难以满足写作者的探索,对历史细节的占有和感悟能带来更生动的体验”。他同时指出,AI和大数据虽能提供帮助,但文学的核心是人类独特的经验和表达方式,“重要的是人如何使用工具,而不是被替代”。

在交流中,黄平回忆起自己担任评委时对学生作品的点评经历。他提到,青年写作者有时容易陷入“自我感动”,把情绪直接倾注在文字里,却缺乏足够的感染力。他强调,真正有力量的作品需要保持冷静的距离感,让细节和叙述本身去承载情感,而不是依赖过度的自我抒发。

孙甘露随即回应说,这就像“讲笑话的人自己往往并不笑”,写作者不必先被自己的文字感动,而应通过作品去唤起读者更深的共鸣。这一呼应让在场学生对写作中的情感表达有了新的理解。

胡桑则以诗性的语言阐释了文学的细节之美。他提到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对“鸽灰色雨伞”的描写,指出作家必须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如果连细节都无法捕捉,就很难写出生动的作品”。他还以先锋文学为例,鼓励青年写作者在经验碎片和幽暗回声中寻找独特的姿态,培养更敏锐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就《千里江山图》的写作缘起、历史题材与先锋文学的结合等问题踊跃提问。孙甘露表示,自己的写作兴趣源于长期的阅读与积累,“历史就像风吹动旗帜,背后有时代的秘密等待被发现”。他鼓励青年学子通过写作不断深化对生活与历史的理解,从细节中捕捉文学的力量。

意义与展望
“湖师人文创意写作中心”的成立,是湖州师范学院在文学教育、科研创新和文化建设上的一项重要成果。中心将成为学院讲述湖师故事、传播湖州声音的重要阵地,也将为青年学子提供更广阔的创作与研究舞台。
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此次揭牌仪式和讲堂不仅展示了学院在创意写作领域的新探索,更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与文学名家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让他们深切体会到文学的价值与写作的力量。
活动最后,孙甘露为师生读者签名并亲切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为本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