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导师简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研究生教育  国际中文教育导师简介

潘国英

发布时间:2025-03-11 作者: 点击量:103




一、基本情况

姓名:潘国英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二、工作经历:

1995年8月至今,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2000年晋升讲师,2005年晋升副教授,2010年晋升教授。


三、研究方向、承担课程:

主要研究汉语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本科生开设“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法修辞专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师口语表达”“中外语言学史”、“普通话”等课程。为留学生开设“综合汉语”“汉语口语”“汉语听力”“HSK考试”等多门课程。


四、所获荣誉

2009年,湖州师范学院“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12年,被评为湖州师范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导师”;

2012年,被评为湖州师范学院“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

2012年,入选湖州市“1112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

 2014年,获湖州师范学院“课堂教学质量奖”。

 

五、代表性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

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语动词重叠的历史研究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语状语的语序研究及其类型学意义”;3.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语动词重叠的历史研究”;

4.主持完成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出版资助项目“汉语状语的语序研究及其类型学意义”;

5.主持完成浙江省社科联项目“从明清言情小说看湖州方言的演变”;

 

专著及教材

1.《汉语动词重叠的历史研究》,(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02;

2.《汉语状语语序研究及其类型学意义》(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06;

3.《中外语言学史的对比与研究》(2/2),上海三联书店,2007.08;

4.《现代汉语》(副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9;

5.《现代汉语》(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

 

论文核心期刊

1.《论VV式动词重叠的源流和形成》(1/1),《古汉语研究》2008年第3期

2.《修饰成分作为降级述谓性成分的地位》(1/1),《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1期

3.《有够X(的)构式的形成》1/1)《对外汉语研究》2020年第22期

4.《总括副词“都”和时间副词的共现语序》(1/1),《对外汉语研究》2012年11月

5.《方式状语连用的语序》(1/1),汉语学习》2011年第5期

6.《特征性状语的类及其连用语序》(1/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7.《论状语的性质》(1/1),《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8.《论“也好”的词汇化》(1/2),《汉语学习》2009年第5期

9.《<西游记>中的动词重叠研究》(1/1),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10.《论汉语动词重叠的主观性表达》(1/1),《修辞学习》2007年第1期

11.《论汉语典型同语格的成因与理解》(1/1),修辞学习》2006年第2期

12. 《名词的语义特征和同语格的实现》(1/1),《修辞学习》2005年第2期

13.《论明清白话小说中表持续义的“在这里/那里”》(1/1),《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4.《论明清白话小说中的“在这里/那里+VP”句式》(1/1),《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

15.《湖州方言中AAB式形容词的修辞特色》(1/1),《修辞学习》2004年第5期

16.《外来词引起的汉语词语的修辞分化》(1/1),《修辞学习》2004年第2期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