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关于组织开展学校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6-09-18 作者:文学院 点击量:56

各学院: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引导我校大学生自觉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同时选拔优秀作品参加2017年浙江省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研究决定组织开展学校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主题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参赛对象

2016年7月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学生(含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三、竞赛方式

学生可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专业)、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申报参赛。

四、评审机构

竞赛设学校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委员会,由组委会提名聘请校内外各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评委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及评审委员若干名。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6年9月)。各学院按照有关会议和文件要求全面部署,积极寻求有关部门支持,大力动员学生参赛,扩大竞赛的参与面。各学院9月26日前,先将初报名单填在汇总表上,发送到组委会邮箱hsyxyb@163.com,方便组委会了解报名情况。

(二)学院选拔阶段(2016年9月下旬-10月中旬)。各学院根据项目上报情况和竞赛相关文件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选拔,确定参赛作品。2016年10月14日前各参赛作品以学院为单位,上交作品申报书与作品。

(三)学校复赛阶段(2016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组委会办公室汇总各学院上报项目,邀请专家评选出若干项目进入学校决赛。

(四)校内作品完善阶段(2016年11月中旬-2017年3月上旬)各学院对各团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各团队对项目进一步完善,做好答辩的准备。

(五)校内公开答辩阶段(2017年3月中旬)。举办校内公开答辩,并公布推荐参加省赛作品名单。

(六)参加省级竞赛(2017年3月下旬-5月)。对推荐参加省赛的作品开展培训,进一步提升作品竞争力,做好省赛相关准备工作。

(七)总结表彰阶段(2017年5月-6月)。组委会评选表彰学校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工作奖。

六、注意事项

1、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凡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的60%以上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的署名作者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需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为本、专科生作品、硕士研究生作品或博士研究生作品。

2、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方向的作品)、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I、II两类:I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II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3、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的科研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作品范围之列。

    4、参赛作品须经作者本人或集体申报,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科研管理部门同时审核确认(作品申报书见附件2)。

    5、本次竞赛参加答辩人数不超过2人,获奖证书上填写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不超过3人。

七、公开答辩与竞赛奖励办法

(一)公开答辩

公开答辩时间为16分钟,其中团队陈述8分钟,自由问答6分钟,评委评审2分钟。所有答辩人员须着正装。参加答辩的团队成员最多为1-2位,须为作品申报书上成员名单。

(二)奖励办法

1.评选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并给予奖励,同时推荐优秀项目参加省级竞赛;评选“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奖励办法具体参照学校最新奖励办法。

2.评选“优秀组织工作奖”。

八、法律申明

1、组委会有义务不泄露参赛作品中涉及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2、有关本次竞赛的所有信息必须经组委会授权后方可在媒体及推荐网站上发布;凡涉及参赛作品的相关报道,属于个体行为,参赛选手自行把握参赛作品中技术及商业内容的披露尺度,与竞赛组委会无关。

3、参赛者与其作品中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的所有人之间的纠纷与竞赛组委会无关。

九、工作要求

1.本次竞赛的作品申报书统一采用学校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见附件1)。请各参赛项目将作品申报书与作品装订在一起,以学院为单位于10月14日前将本学院参赛项目汇总表(见附件2,一式一份),作品申报书(一式三份)与作品(一式三份)或科技发明实物,统一报送至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东校区学生明德楼(创新创业楼)3楼320室,电子稿发至:hsyxyb@163.com

2.各学院推选的作品可从校近三年学生科研立项优秀成果,2014、2015年度新苗人才计划已完成项目、2016年度新苗人才计划已有阶段性成果的作品、近两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论文、科研导师重点指导的学生作品等其他科技创新成果中挑选。

3.为了增强各个团队之间的项目交流,在竞赛期间将举办学校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展或公开答辩。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4.本次竞赛解释权归竞赛组委会。活动的有关情况请及时与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

联系人:陈楠(2321218)    单琛沁心(691670)

附件:

    1.湖州师范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2.各学院参赛项目汇总表

 

 

共青团湖州师范学院委员会

                           2016年9月13日

 

通知及附件下载:关于组织开展学校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doc


上一篇:下一篇: